(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法治星能量”对话首都知识产权法官
扫码查看 北京法院:对话首都知产法官
扫码查看
北京法院:对话首都知产法官
本报讯 (记者 段茜茜 通讯员 张 磊 郭豫蒙)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日前推出“法治星能量”特别节目,邀请全国各审判领域的优秀法官与网友共同回顾过去五年来人民法院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中的生动实践。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陶钧,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监督庭庭长冯刚两位法官,应邀与网友们共同回顾北京法院过去五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进程。
陶钧在节目中表示,北京法院积极破解知识产权维权中“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等难题,制定发布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专利审判效率居全球前列。北京法院审理全国首例智能产品语音指令案等一批新类型案件,在经济科技发展新领域及时确立了行为规范和竞争规则,有效促进和规范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健康发展。陶钧表示,北京法院在全国率先成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全市知识产权案件集中到6家城区法院管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
冯刚分别从加大著作权保护力度,合理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和坚持能动司法、探索针对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新规则三个方面向网友介绍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冯刚介绍,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和“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特色人才高地”,为了更好发现、培养青年人才,发挥专家型法官传帮带作用,北京知产法院还成立了冯刚专家法官工作室。工作室专攻著作权类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同时也会走进科技园区、科创企业,为企业在著作权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等方面答疑解惑。
据了解,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力量不断增强,现有全国审判业务专家2人,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21人,司法实务研究专家2人。过去五年来,北京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近35.8万件,其中涉数字经济案件超2.36万件,有效加强了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保护。(段茜茜 张 磊 郭豫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