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全球看点:湖北樊城:假日经济擦亮“招牌”叫响“品牌”

本报记者 魏昊星徐琦 李冠男

市集、演出、文旅、亲子……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的消费市场不断涌现出的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该区着眼多元化的消费供给,通过打造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消费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消费升级的需求。特色鲜明、文化交融、充满活力的消费业态,带火了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


(资料图)

市集+演艺,解锁流量密码

初夏已至,夜幕低垂,樊城的街市依旧热闹。4月28日,建设路21号造趣市集+青年音乐节启幕,音乐节融入了国风国潮、音乐演艺等元素,营造了视觉、听觉、体验于一体的“文创+音乐”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年轻的消费者纷纷前来打卡。

近年来,樊城抢抓网红经济风口,着力打造以新经济、新业态为主体的城市IP品牌——“嗨·樊城”,策划了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消费大餐。

“通过音乐节为市集引流,市集共设20余个摊位,涵盖航空航天模型展览、木艺和陶艺制作、舞蹈和绘画教学、花束制作、健康轻食等内容。”建设路21号创意园区行政副总经理晋祥冰介绍。

“市集很丰富,吃喝玩乐啥都有!”“音乐节很治愈,青春炫酷超精彩!”……活动现场的消费者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夜间活动,让樊城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樊城区团区委书记康泽光告诉记者,开展此次造趣市集+青年音乐节活动,旨在聚集青年消费群体,激发夜间经济活力,繁荣夜间消费市场,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非遗+文创’等资源接入到建设汉江市集,邀约更多青年艺术家联名共创具有时尚属性的非遗文创产品,打造出‘场景+IP+产品’的文创消费闭环,以此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和游客。”建设汉江创意园招商运营总监蒋夏夷说。

以文塑旅,地标“火出圈”

仿古建筑辉映着灿烂灯光,古风表演吸引着游客驻足。“五一”假期,樊城区樊西新城关圣古镇人声鼎沸,车流不息。

“关圣古镇融合了各种表演,很有特色,能让游客停留更长时间。”来自随州的游客刘先生和妻子刚入场就被盛大的汉服表演深深吸引。“很早都听说樊城有个关圣古镇,这次‘五一’自驾过来游玩,不仅有歌舞演出、汉服巡游,还看到了精彩的变脸节目,真是不虚此行!”

樊城区文化馆馆长马鹏飞介绍,樊城区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引领性的文旅项目,形成了一批多元休闲消费的“新地标”。

“这是我们连续第三年举办汉服文化节,在喧嚣热闹的小镇街巷,体验汉服巡游、市井杂技、水上婚礼秀等活动,漫享古典时光,感受小镇里的快乐。”关圣古镇文旅综合体副总经理张磊告诉记者:“关圣古镇以三国关公文化为特色,通过文化展示、互动体验、情景演绎等手段,实现文旅融合,展现了襄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魅力。自2021年5月开街,已经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

“五一”小长假期间,樊城区共接待游客48.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7亿元,较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24.38%和24.67%,实现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的双增长。

商圈经济,消费复苏“买买买”

今年“五一”假期,樊城区消费氛围浓郁火爆,商超餐饮人流如梭,消费市场繁荣稳定。记者从该区商务局获悉,“五一”小长假期间,樊城各大商场超市销售总额达90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1%。

5月1日,晴好的天气引得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樊城各大商圈街区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消费景象。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趁“五一”商超促销活动购买新衣服、新鞋子,享受假期亲子时光,气氛和谐融洽。还不到饭点,各类餐饮门店前已有消费者开始排号等候就餐。

樊城区民发广场四楼一家餐饮店店主告诉记者说:“为迎接‘五一’客流,店里不仅提前采购了充足的食材,还通过增加人手、调整营业时间抢抓假日商机。客流量比平时多了2—3倍,营业额也十分喜人。”

樊城区商务局局长刘清平表示:“樊城区将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转变以消费券、打折促销活动等拉动消费的传统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消费供给推动消费复苏,形成商品保供、商家促销、拉动消费的多赢格局。”

标签:

相关阅读